返回旧版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栏目导航

内容浏览

您的位置:首页 > 青年家园

多学科认识青少年发展

时间:2012-11-12 09:16:17  来源:  作者:管雷

  青少年具有和其他年龄群体不同的特点, 站在不同的立场采用不同的视角, 对这一特点的认识不同, 关系到对青少年的发展状况的判断也是不同的。只有对认识青少年发展的理论视角进行多学科和历史变迁视野的梳理, 才能从中找出创建青少年发展的社会机制和社会政策的理论渊源和依据。

    一、社会化理论视角

    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在原始社会和农业社会,人们并不将人生的某一阶段作为青少年阶段,只是到了工业社会,人们才开始将青少年作为人的一个过渡阶段,并重视青少年。

    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又是一种社会化过程, 是青少年个体由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社会学研究社会化大致有三种角度。

    美国社会学家奥格本从文化社会学的角度认为人的社会化过程就是接受世代积累的文化遗产, 保持社会文化的传递和社会生活的延续。

    美国社会学家库利从个性发展的角度在其成名作《人性与社会秩序》一书中, 将自我引进社会化研究。他把人们通过观察别人对自己的行为的反应而形成的自我概念称为“镜中我”, 认为人们认识自己, 得到对自己的看法和感觉, 需要借助他人的言谈话语、行为举止等等。他最先注意到初级群体在个性发展和个体社会化中的重要作用。

    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从社会结构的角度认为社会没有必要把人性陶冶得完全符合自己的要求, 而只须使人们知道社会对不同角色的具体要求就可以了。他认为角色学习过程即社会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个人逐渐了解自己在群体或社会结构中的地位, 领悟并遵从群体和社会对这一地位的角色期待, 并学会如何顺利地完成角色义务, 其功能在于维持和发展社会结构。这三种研究角度具有不同的理论倾向, 相互联系、相互补充、融为一体。

    青少年社会化需要具备两个必要条件。一是个人生物基础条件, 是指以人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以及较长的依赖生活期。二是外界社会环境条件, 是指影响和作用于个体思想观念、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的全部社会因素, 主要包括家庭、学校、工作单位、同龄群体和大众传播媒介等。

    从以上对社会化的认识, 郑杭生等将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促进个性形成和发展, 培养完美的自我观念。个性的核心内容及形成、发展水平的标志是自我。自我观念或自我意识, 它是个体对自己存在及存在状况的觉察, 是自己对属于自己的人的特征及生理、心理状况的认识, 其中包括自我评价、自我感觉、自尊心、自信心、自制力、独立性、自卑感等一系列涉及认识自己的内心活动。因此, 培养或塑造个人什么样的自我概念, 对个人和社会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自我的发生、发展是贯穿社会化过程的基本内容, 它的形成和确立对个人的学习和工作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对态度形成和转变有着调节、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对人在社会生活中的活动具有自我控制功能。培养人完善的自我观念, 就是要人们把自己的认识与社会规范协调一致, 就是要使人们在经历了社会化之后, 从外在行为到内心世界尽可能地合乎社会的需要。当代青年非常重视用自我的视角看世界, 强调自主的努力, 乐于自我表现和自我展示。二是内化价值观念, 传递社会文化。每个社会成员学习和掌握社会文化这一事实, 具有复杂而深刻的社会意义。对于个人来说, 学习和掌握社会文化, 或者说社会文化的内化, 属于个体正常社会化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由这一过程学得的社会价值观念和社会规范是他社会学习过程的重要内容。这对于个体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及完美的自我观念的形成, 对于他在特定社会结构中的角色扮演具有重要意义。否则, 人们就会陷入观念冲突或失范状态等文化矛盾、文化干扰之中。此外, 社会文化的内化对于社会来说意义更为深远, 事关文化继承、传递和延续。个人通过社会化过程将社会价值观念内化, 学习和掌握社会规范, 事实上就是继承、传递和保存了社会的文化。社会文化的延续和传递, 以及在传递和延续中必然要出现的变化就是社会发展。三是掌握生活技能,培养社会角色。社会化过程就是角色学习的过程,角色学习又必须以基本生活技能和某些专门技能的掌握为基础。这些技能的掌握对于青少年有着重要的意义。青少年必须首先学习基本生活技能, 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掌握专业技能。培养社会角色是社会化过程的落脚点和最终结果, 但如果把它与角色学习过程联系起来考虑, 其含义是指人在一定发展阶段上, 在掌握基本生活技能的基础上, 个人逐渐了解自己在群体或社会关系结构中的地位, 领悟并遵从群体或社会对这一地位的角色期待, 学习顺利地完成角色义务的过程。总之, 评价一个人的社会化过程是否成功或顺利, 关键就是看他承担社会角色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