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栏目导航

内容浏览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化项目运作 > 青春圆梦

用社会资源的“营养”浇灌留守儿童的“梦想”

时间:2013-06-07 13:11:14  来源:广安区  作者:周勇

 

用社会资源的“营养”浇灌留守儿童的“梦想”
——浅析社会资源对促进留守儿童成长的影响 
(广安区崇望乡 周勇)
 
 
实现伟大中国梦,人才是关键,希望在明天。青少年是托起梦想的翅膀、助力梦想的力量和实现梦想的希望,他们健康成长与否,直接关系到“中国梦”的实现。
如果说家庭和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土壤和阳光,社会资源便是浇灌青少年健康成长这一梦想最好的肥料。如何给梦想“施肥”,促进青少年特别是弱势青少年群体在阳光下茁壮成长,需要充分释放社会资源的“营养”,让青少年有效吸收“营养”,健康快乐成长。
 
近年来,为做好留守儿童工作,我区各地各部门从政策支持、阵地建设、队伍建设和活动开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良好效果。随着我区产业结构的新一轮调整升级和城镇化的持续推进,劳务经济在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也将日益庞大,而面临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社会环境变化更加复杂的形势,他们的成长也将被面临诸多严峻的考验。他们能否顺利实现自己健康成长的“个人梦”,直接关系着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留守儿童,是社会化带来的必然结果,加强对他们的教育管理,既是家庭和学校的责任,也需要政府和社会主动承担,做出努力。社会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有效补充,与之共同构成教育三大体系,在青少年的成长尤其是在思想意识形成和社会化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当前我区在整合利用社会资源促进留守儿童成长方面所做的工作还不够深入,社会资源的教育功能还未得到有效发挥,这算得上是一种浪费教育资源的表现。因此,利用和发挥好社会资源的“营养”,是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有效方法,其影响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更加明显。
一、广安区留守儿童基本概况及社会资源在教育留守儿童方面的创新做法
(一)留守儿童基本情况
广安区(行政区划调整前,下同)共有留守儿童9.3万人,占18岁以下青少年总人数32.9%。其中,6岁(含)以下3万人、6-14岁(含)5.1万人、14-18岁(含)1.2万人,其数量大、范围广、问题多、管理难。可以看出,我区留守儿童主要集中在6-14岁,而这正是他们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黄金时期,这对于其个人性格、行为习惯的养成和职业发展都起着基础性作用。大部分留守儿童常年跟随“公婆”一起生活,“隔代”教育现象十分普遍。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直接”管教,加之公婆一代年龄大、思想观念落后、文化素质不高等因素,在生活饮食、学习成绩、道德行为、人生安全等方面不能给予孩子成长的真正需求,无法给予孩子科学的教育方式,以致众多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道德、心理等方面呈现身体素质差、学习成绩差、心理素质差、道德行为差、维权意识差的“六差”现象。
不难发现,在传统教育模式(即缺失亲情的家庭教育和“固化”的学校教育)的作用下,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心理、道德、权益维护及社会化过程中面临的众多不利因素已经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如何破解这一难题,需要从社会的角度加以解决。
(二)社会教育资源丰富
自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我区各地各部门依托村社及室外公共场所建立了许多活动阵地,图书室、棋牌室、绿色网吧、心理咨询师、文体活动室等青少年活动阵地遍布全区,其数量多、分布广、设施完善,在教育管理留守儿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邓小平故居、邓小平图书馆等丰富的社会教育资源对促进留守儿童增长知识、开拓视野,帮助他们开展社会实践、提升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社会资源在教育留守儿童方面的创新做法
我区在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方面,一些地方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广泛整合青少年宫、农村留守学生之家等社会资源的育人功能,通过多形式、多途径创造性地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涌现出一些创新的做法,起到明显成效。
1.虎城乡留守儿童托管中心
虎城乡留守儿童托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由31岁的退伍军人张成东于2011年2月创办,中心旨在为当地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必要的生活服务和学习辅导。中心有食堂区、学习区和住宿区,共约600平方米,室内基础设施配备齐全,日常管理科学合理,有辅导教师、生活老师5名,托管学生70名,其中住宿生30名。通过在这里的生活和学习,留守儿童们的身体素质明显增强,学习成绩明显提高。中心成立1年以来,吸引了人民政协报、国防部网站、四川日报、四川新闻等众多权威媒体的广泛报道,并得到武警黄金某部队等上级领导的认同和赞誉。现在,中心的生源日益扩大,前景一片美好。
2.枣山镇火山村留守儿童“快乐周末乐园”
枣山镇火山村村支书苏怀荣立足本村现有资源,结合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以村活动室为主阵地,整合利用农村远程教育平台、农家书屋、村支部会议室等资源,建立了留守儿童“快乐周末乐园”,并购置黑板、桌椅、青少年书籍等教学器材和文体用品。组建了以村党支部成员、大学生村官、老党员、老教师为主体的教师队伍,聘请有爱心、素质高的机关干部、心理学教师、辖区民警等作为志愿者和兼职老师,每名老师与村委会签订《双向服务协议》,并颁发聘书,确保了优良的师资力量。村支书苏怀荣根据本村留守儿童的实际特点、兴趣爱好和成长需求,建立蔬菜种植实践基地,精心设置课程,定期开展巧手制作、法制讲座、体验农活、“生活、情感、认知”三体验等形式多样、贴近留守儿童实际的主题教育活动,为该村30余名留守儿童提供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快乐乐园”,其创新做法得到省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徐世群的高度肯定和赞扬。
3.崇望乡“三块牌子,一套人马”
崇望乡在推进基层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时候,因人员不足、经费紧张,而一度陷入困境。后来,该乡党委、政府充分整合资源,将乡老体协、老龄委、关工委三项工作纳入一起,实行“三块牌子,一套人马”,这种老少结合的工作方式既节省了财力,达到了老少共融、老少同乐的“双赢”效果,同时为解决农村老人和儿童问题提出了新的办法。从此,该乡老年人不再“空巢”,儿童也不再“留守”,为发展农村老年人事业和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创造出一条新路径,这种模式不仅“成本”低、而且“效益”高。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学校教育缺位
教学设施简单落后、师资力量薄弱、教师职业道德较低、课程设置不合理是当前影响农村教育的主要问题,更是影响留守儿童学习知识、改变命运的“绊脚石”。一方面,落后的教育设施和不合理的课程设置无法满足新形势下学生对多元化知识的需求,教师队伍的师资力量薄弱、对职业道德的自我认知不足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学校对留守儿童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专门的工作计划,没有对留守儿童进行“因材施教”,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方面得到来自老师同学的关怀和帮助十分有限。
(二)社会环境恶化
当前社会形势日益复杂,环境因素良莠不齐,各种不利于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的因素大量存在。众多非法经营商贩为牟取商业利益,采取各种不法手段,通过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和黄、赌、毒等极具诱惑力的东西迷惑青少年,他们在“享受”非法经营商贩为他们提供的“产品”时,无意之中就被网络游戏、暴力、色情等所迷恋。留守儿童的辨别能力和防范意识有限,加之缺乏监护人的有效监管,极易沾染那些不好的东西,甚至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可见,社会环境因素对于留守儿童的学习、成长的影响不可小视。
(三)社会资源利用率低
由于学校教学课程设置、学生安全等因素,留守儿童可利用在校时间到校外开展趣味活动、教学实践的机会太少,几乎为零,留守儿童对校外公共活动设施“只能远观,而不能近玩”。同时,一些条件较好的活动阵地的主管部门考虑到管理职责、维护费用等,给想进入的学生设置“高门槛”,甚至直接“不予开放”,让那些有益于青少年学生尤其是留守儿童成长的活动阵地的育人功能未能得到发挥,反而在孩子们的视线下被浪费。
(四)缺乏长效机制
随着劳务经济的继续发展,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将越来越多。虽然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帮扶措施,通过在“流入地”为农民工子女解决入学难的问题和在“流出地”开展系列关爱行动,都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毕竟留守儿童工作是一项涉及多方面、长时期的系统工作,与留守儿童整个成长过程相比而言,这些措施略显得有些“微不足道”。
三、发挥社会资源对促进留守儿童成长作用的对策与建议
通过对基层的走访调查和深入分析发现,新形势下利用好本地丰富的社会资源、发挥好社会资源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导向和育人功能尤为重要,具体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推广“三个经验”
1.虎城乡留守儿童托管中心。该中心是新形势下解决留守儿童学习、生活问题而诞生的新生力量,也是做好留守儿童工作的可行之道,为广大外出务工人员消除了不能照顾孩子的后顾之忧,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具有远大的发展前景。同时,该中心也是为百姓、为社会、为政府排忧解难、扶贫济困的大好实事,深受广大农村群众的欢迎,其创办宗旨和创办模式是一次伟大的创举,对于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学习和借鉴意义。
2.枣山镇火山村留守儿童“快乐周末乐园”。与虎城乡留守儿童托管中心一样,火山村留守儿童“快乐周末乐园”是正视留守儿童现状、充分整合利用社会资源的创造性成果,其规范的“教学”计划、优良的师资力量、显著的教育成效使得火山村留守儿童“快乐周末乐园”成为我区为做好留守儿童工作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快乐周末乐园”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有效模式抓住了基层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实惠的问题——子女的教育和成长,这既有助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成长,也是在为政府排忧解难。它的有效运作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各级党政领导的一致好评,已在该镇全面推广,并将在全区推广。
3.崇望乡“三块牌子、一套人马”。当前,大部分农村地区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剩下的主体对象是老人和儿童,想要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就必须坚持从农村实际情况出发。崇望乡“三块牌子、一套人马”就是该乡立足本地实际,充分整合和利用社会资源的结果,对开展好老年人工作和留守儿童工作具有很强的参照性,其社会成本低、工作成效大、可操作性强,适合于条件欠佳、资源有限的农村地区学习和借鉴。
(二)开展“三项活动”
1.开展“三禁”活动。据了解,烟、酒、赌是当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罪魁祸首,家长、老师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对有抽烟、酗酒、赌博行为的现象坚决制止和教育引导。同时,要利用主题活动日和主题班会,广泛开展禁烟、禁酒、禁赌“三禁”活动,让留守儿童远离烟、酒、赌。
2.实施“三项”整治。公安、文化、妇联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长效开展手机涉黄整顿、网吧综合治理、家庭暴力遏制“三项任务”专项整治行动及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行动,着力优化和改善留守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让留守儿童在安全、和谐的环境下健康成长。
3.深化“三助”行动。积极整合社会爱心力量,深入开展助学、助教、助业等“三助”行动,大力实施志愿者关爱行动,发动企业为贫困留守儿童捐资助学,争取劳动部门为“失业”留守青年进行免费就业技能培训,帮助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三)健全“三个机制”
1.社会联动机制。从横向来看,各方社会力量所开展的留守儿童关爱帮扶工作大多是“单独行动”,其影响面太窄、覆盖率太低、实效性不强。留守儿童问题多、难度大、范围广,需要联合多部门制定横向到边的工作网络,保证各方力量“一齐出拳”,形成合力,整体推进,才能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形成一套全面的工作体系。
2.长效关爱机制。从纵向看,当前社会力量对留守儿童所采取的一系列关爱措施带有明显的“时限性”特征,甚至流于形式,缺乏持续性。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是一项长期工程,短暂的关爱带来的影响微乎其微,只有着眼长远,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建立长效关爱机制,坚持长效帮扶、持续关爱,才能真正对留守儿童的成长起到实实在在的作用。
3.内外并举机制。从对象看,外因是条件,内因是基础,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一切以社会力量为主的关爱方式都可以算作是“外因”,只有留守儿童的自我教育才能算作“内因”。要坚持以“内因”为主、“外因”为辅、“内外”结合的方式,加强和引导留守儿童强化自我教育,充分“吸收”外部一切有益于他们发展的、可利用的“营养”,才能有效促进他们自我发展、实现自我提高。
留守儿童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关系到未来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政德工程,更是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笔者认为,利用和发挥好社会资源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功能,一靠先进经验推动,二靠创新机制推动,要在工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整合一切对留守儿童成长有利的社会力量,采取一切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方法途径,引导社会力量主动参与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注重实效,持续跟进。只有这样,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才会做的更好、更实、更有成效。
只有做好留守儿童工作,留守儿童的“个人梦”才会实现;只有留守儿童的“个人梦”能够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