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种植名为“庄”。庄者,广种土地。这个字也很形象,村落百姓依靠土地种植业为生,所以有了“庄家”一词,也寓为“凭借广袤土地而有了家”。“村”比“庄”要大,是种地后再寻找“寸土”种树的意思,也就是说除了田地还有果园,戚家庄、西钦村则是其中代表。
驻军要塞名为“寨”。寨者,依山而建,御敌难攻。这里通常曾有军事用途,寨中军属和提供补给的百姓聚集成村落,军事用途结束后形成的村落保留“寨”字,例如威海乳山寨。
手工制造名为“坊”。坊者,土方手工。旧时手工制造业种类不多,以砖窑、烧陶、打铁、纺织等较为实用的制造业为主,往往一个村都干这一行,它们的特点是要烧火,黄土垒砌成方形火炉则是家家必备,“土方”就成了标志,后来简化成“坊”作为村落后缀。例如文登仁和坊,就是以石灰窑闻名。
迁移生根名为“疃”。疃者,留童守田。疃的本意是“野兽践踏过的地方”,而在威海,过去外地人迁移至此,往往只有几户人家,例如九家疃、五家疃等,选择“疃”为村落后缀,据说是因为这些人祖上不是本地人,但生下的孩童都留在了这方田地上。后来这些外地人在威海互相扶持聚集,并以其中大户人家命名,威海夏家疃即是如此。
因时而建名为“屯”。屯者,围而时建。“屯”字本身就有“围起来”的意思,战乱时期,据说用于屯粮、屯兵临时围建的村落以“屯”作为后缀,但战争过后,百姓更愿意找一处靠山靠水的地方居住,所以如今威海以“屯”后缀的村落相对较少。
威海的村落零星散布,很多村落建于明代,都是省级文化古村。在高速发展的威海市,在高楼大厦的建筑中,在五彩缤纷的霓虹下,这些古村像是波澜不惊的老者,每当人们走进去,内心总会感到一份超脱的宁静。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