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的故事,是中国历史上流传千古的美谈之一。刘备当年为中兴汉室,历经艰辛,三次亲自赴诸葛亮的草庐,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佐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刘备不惜屈膝下跪,声泪俱下,向诸葛亮表达自己的请求。尽管电视剧可能有些夸张,但这一行为却深刻反映了刘备对人才的极度渴望和他的决心。可以看出,刘备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甚至不惜放下身段,这也是他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然而,刘备得到了诸葛亮的帮助后,事态并未如他预期般顺利。在诸葛亮的精心谋划下,庞统也加入了刘备的阵营,帮助刘备取得了益州。古人有云,“卧龙凤雏得一人,安天下”,这句话本应成为刘备实现统一大业的关键。然而,历史的走向并未按照这句话的预测发展,庞统虽然为刘备的事业做出了贡献,但最终未能改变三国鼎立的格局。诸葛亮虽六出祁山,兵败后依然未能如愿统一三国。这一切再次证明了,人才固然重要,但天时、地利与人和同样不可或缺。
三国时代,英才辈出,诸葛亮和庞统以智慧闻名,但若论谋士,东吴的周瑜同样不可忽视。周瑜不仅是东吴的谋士,更是杰出的军事统帅。而曹操麾下也有众多才俊,程昱、荀彧、司马懿等人,都是曹操阵营的重要支柱。而刘备,本应牢牢吸纳的一个极具潜力的人才,却错失了。这个人才便是崔州平。他与诸葛亮关系深厚,早在刘备三顾茅庐时便有过交往。虽然崔州平在新三国中并不算主要人物,但他的才华与背景却不容忽视。
崔州平为何没有加入刘备的阵营?根据史料记载,崔州平志向远大,虽然他认为刘备是仁义之君,但却对刘备的当时实力嗤之以鼻,认为自己这样的才子不应该跟随一个没有实质实力的“穷人”。而刘备当时把所有注意力放在了诸葛亮身上,对崔州平并未给予足够重视。有人认为崔州平过于狂傲,但事实上,许多真正有才华的人往往更具自信与独立思考能力,这种自信并非傲慢,而是对自己才华的认知。
说到崔州平的背景,确实非同凡响。他的父亲崔烈是汉灵帝时期的太尉,这一职位虽然表面显赫,但在当时的腐败官场,很多职位是可以通过金钱买得来的。崔烈凭借家族的财富购买了太尉之职,然而崔州平对此深感不满,认为这种权力获取方式有失正道。因此,年轻的崔州平离家投奔袁绍,参与讨伐董卓,这一举动虽然是为国家出力,但也让他与父亲的关系产生了深刻的裂痕。崔烈因而被囚禁,直到董卓被杀才得以获释。
展开全文
崔州平的仕途也可谓一波三折,曾任虎贲中郎将、西河太守等职,后来,董卓被杀后,他隐居荆襄,并在此期间结识了诸葛亮、徐庶等人。崔州平的经历丰富且深刻,他对当时的政治形势有着清晰的洞察力。尽管他的家族背景使得他不太认可父亲的“买官”行为,但从崔州平自身的才华和背景来看,他绝非庸常之辈。
此外,崔州平的家族背景也极其强大,作为博陵崔氏的后代,这个家族虽在当时并不显赫,但到了隋唐时期,崔氏已经是与司马氏等豪门媲美的大族。显然,崔州平的身世和背景,注定了他不会是一个普通的谋士。若刘备能够吸纳崔州平,并与其家族结盟,或许能为蜀汉带来更强大的支持。
然而,由于刘备当时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诸葛亮的身上,错过了这一位出色的谋士。这不仅是刘备个人的遗憾,也让蜀汉错失了与崔氏家族合作的机会。若当时蜀汉能够得到崔氏的支持,或许在后期能更加稳固其政权。但历史毕竟没有“如果”,崔州平的才华与家族背景终究未能为刘备所用,蜀汉也因此错失了一个可能带来巨大变革的机会。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