贰
寒食节
清明的前一天,是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而设立的。相传春秋时晋文公落难,介子推曾割自己的肉给他充饥,晋文公即位后,请介子推为官,介子推却隐居绵山,晋文公放火烧山想逼出介子推,结果误将介子推烧死。晋文公十分痛悔,下令从今往后这一天禁火,因为禁火,人们这一天只能吃冷食,故称“寒食”。
图片来源网络
上巳节
上巳节,也是一个临近清明的节日,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逐渐成为水边饮宴、郊外春游的节日。
图片来源网络
随着历史的发展,三个时间相近的节日在唐代逐渐融合为一,并演变成祭祖扫墓、踏青郊游的统一内涵,名称也最后统一为清明节,这才有了我们现代的清明节。
清明,从最初的清明节气到如今的清明节,经历了从自然到人文、从物质到精神的发展嬗变,体现的是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文化精髓。因此,如今的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文化节日。
自2008年起,清明节与端午节、中秋节一样成为国家法定假日后,也成了一年中重要的“小长假”,当然放假这一决定在唐代就开始了哦~ ,放假代表着一个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民族对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的自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