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舞生发于中国文化底蕴深厚的昆曲,是中国古典舞的新流派,昆舞是姓昆的舞,亦是吴人吴地之韵,在元明时期文人雅士吟诗作曲绘画,成就了经典艺术昆曲,并传承至今。
创始人提炼了元明时期具有民族标志性的优质基因而形成了自己的舞蹈体系和语言构架,使其具备了审美特征及表演艺术风格,以时代性的审美理念加以保护继承传统,是以意引领而行的舞蹈。当下昆舞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创新的重要成果之一,并已成为南京艺术学院特色专业品牌。
昆舞创始人马家钦先生从中国传统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中去挖掘、提炼并整合元素,以极其精练的语言总结出21个字诀为精粹,作为昆舞审美的标准和理论的基础,进行了传承与发展和创新。昆舞的功能性训练和风格性训练以及代表性训练极具特色,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延续和回归,是数千年文化积淀与流变过程中的又一次辉煌的迸发和超越,这种回归也不是历史的简单重复,而是在高层次上的综合、浓缩和提炼的努力。
在表演时空理念方面提出昆舞独创的27点位放射性空间,即以意念为零点作为动作的起始点而与外部空间26点向进行平衡的、放射性的延伸或移位,在古典舞训练的构造上具有内外一统的心意,并且从“昆扇”的开扇和合扇的手指循序运动规律中发现了适用于昆舞基本手式表现的训练元素,昆舞的独创手式“五指莲花式”。又从“水袖”的抖袖、甩袖、掷袖、抛袖、摆袖等一系列的动作之中捕捉到了适用于昆舞基本手位表现的训练元素,提炼出背、掌、推、拉昆舞语言体系的基本手位,并配合以相应的昆舞舞步及身体的双立单立的基本形态,及跳转翻技术技巧使得昆舞动态意向的创化千姿百态。
昆舞遵循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运用、传承发展”,是从中国传统乐舞文化根基上生发延伸,是对于中国古典舞再造、复兴工程领域新的拓展, 是当今历史条件下中国古典舞生存、发展、创新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