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银行业发展趋势与思考

2025年银行业发展趋势与思考

利息收入企稳回升。2024年,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多次下调,推动个人按揭、对公贷款等存量贷款重定价,新发放贷款也随着LPR下调定价,利息收入受到较大冲击。前三季度,42家A股上市银行利息净收入合计3.12万亿元,同比下降3.19%,降幅较上半年减少21BP,其中30家上市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同比下滑。2025年宏观政策将为经济复苏提供有力的支撑,为利息收入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非息收入相对稳健。2024年由于利率走低,银行持有的债券价格上涨,投资收益增加,商业银行非息收入稳步增长。前三季度,42家A股上市银行非息收入为1.16万亿元,较2023年同期上涨了5.4个百分点。2025年非息收入相对稳健。

监管升级叠加预期回暖,资产结构持续优化

随着监管部门持续加大信贷“冲时点”整治,深化推进信贷“挤水分”,2025年银行业信贷投放规模和节奏更趋合理,信贷投放将从年初集中发力逐步转变为均衡布局。特别是,在党中央、国务院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部署下,以及人民银行专项再贷款、定向降准等结构性政策的有力引导下,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加速流向乡村振兴、扩大消费、“五篇大文章”等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信贷资源配置将更契合实体经济需求,资产结构也进一步优化合理。

重点领域贷款将保持增长。2024年,银行业持续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2025年随着增量政策效果的落地见效,市场主体预期继续回暖,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意愿继续增强,“三农”、普惠小微等薄弱环节和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新领域新赛道融资需求进一步增强,重点领域信贷业务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长期贷款占比将不断上升。2024年,中长期贷款增速实现较快增长。2025年,无论是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还是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创新研发,都会对中长期信贷需求更为迫切。

个人贷款有望企稳回暖。住房贷款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中央定调有助于市场预期的形成和购房信心的恢复。消费贷款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作为首要重点任务,近期又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把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手环等消费品纳入支持品类。未来,消费贷款有望恢复向好,信用卡业务“合格交易者”比重也将增加。

债券投资规模可能增加。一揽子化债政策的实施带来地方债供给量的增加,按照财政部公布的化债安排,2025年将有2.8万亿元隐性债务置换为政府债券。地方专项债风险权重低、流动性较好、节税效应强,地方债投资有利于服务好机构客户,商业银行债券配置比例将提高。

人工智能快速发展,数字化转型步入智能化新阶段

当前,以大数据、大模型、大算力为代表的生成式AI等人工智能的大规模应用,将银行业数字化发展推向智能化的新阶段。加快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银行业智能化升级、服务提质增效,正成为实现银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数字技术投入持续加大。前沿技术应用成为银行科技投入的核心增长点,前沿技术与金融业务场景正在深度融合。国际方面,摩根大通和美国银行2024年增加技术预算,扩大在线银行和移动银行服务,瑞士信贷和三菱日联则在区块链和数字货币领域加大投入。国内方面,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发布的《2025数字金融与科技金融发展报告》显示,2024年国内金融机构科技投入已达3500亿元,为业务赋能和创新提供了强大支持。过去五年,金融科技的投入年均增长14.48%,其中商业银行占比进一步提升77.50%。

数据驱动模式不断完善。数据从“结果端”向“动能端”转变,数据成为银行的关键要素,银行的业务经营由渠道运营模式逐步向数据驱动模式转变。一方面,持续打造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数据中台,打通部门界限构建数据共享平台,夯实数据基础设施,以服务客户为中心建立数字化运营框架。另一方面,在营销、风控、运营等领域开展数据驱动业务发展的实践,并将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相融合,共同驱动业务流程智能化发展。例如,工商银行“融安e信”实现大数据反欺诈;建设银行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客户评价体系;平安银行创新“上有卫星,下有物联网设备,中有数字口袋、数字财资和开放银行”的数字经济服务生态。

银行机构整体经营稳健,风险形势总体可控

随着重点领域风险稳步化解,不良贷款处置力度继续加大,银行业资产质量整体向好,风险抵补能力进一步提升。2024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稳定在较低水平。《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4)》最新公布的人民银行金融机构评级显示,风险处于较高状态银行机构资产总额仅占银行业总资产的1.78%,92%的“预警银行”已退出预警;大型银行评级结果较好,24家主要银行评级结果1级至5级的银行资产规模占全部参评银行的73.78%,是金融体系稳定的压舱石;绝大多数省份存量风险已压降,区域金融生态持续优化。

重点领域风险逐步化解。在一揽子政策的推动下,重点领域化险取得积极进展,重点领域风险呈收敛态势。房地产风险方面,房地产平稳发展“组合拳”既缓解了房企短期现金流紧张问题,也显著降低了购房者的购房成本和利息负担。后续市场预期有望逐步修复,客户资产减值压力或有缓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方面,财政部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6万亿元,叠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共计10万亿元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城投债务偿债压力缓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方面,中小银行兼并重组加快推进,数据显示,2024年超过260家的中小银行进行了合并重组,各地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形成了不同的操作模式和经验,后续改革化险速度将可能更快。

普惠零售贷款风险上升。普惠零售不良贷款超过法人贷款,这一趋势预计将会长期延续,平衡好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压力较大。普惠贷款方面,随着普惠金融快速发展,越来越多小微企业、农户、脱贫人口获得贷款支持,其中相当比例新增客户为“首贷户”,进一步提高普惠群体信贷可得性。个人贷款方面,零售类贷款不良率上升,主要由于居民收入预期、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尚未恢复,2025年个人消费贷款、信用卡等资产质量情况还需继续关注。

全球风险形势依然严峻。2024年全球经济金融领域“黑天鹅”事件频发,银行业经营压力较大,规模扩张步伐放缓,部分经济体银行业净利润出现下滑,资产质量恶化,资本补充压力值得关注。2025年面临货币政策转向、政治格局变化等因素,全球银行业盈利增长面临挑战,规模扩张持续分化。

几点思考

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是2025年经济工作中心任务。商业银行首先要全面抓好落实,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投放,积极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全面助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同时,要顺应银行业发展趋势,适时调整发展战略和经营策略,着力强化自身能力建设,抢抓发展机遇空间,灵活应对挑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

更加注重服务民生福祉。当前,民生消费、“三农”普惠等领域的金融需求增长较快,发展机遇巨大。商业银行应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更多金融资源向增进民生福祉领域倾斜,在服务过程中持续拓展业务发展空间。重点要加强“三农”、普惠、养老、消费等薄弱环节的金融供给,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同时做好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切实守好人民群众的“钱袋子”。

更加注重持续价值创造。低利率时代,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外延粗放式增长难以为继,以价值创造为特征的内涵集约式增长将成为必然趋势。商业银行应积极拥抱技术创新,以新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来驱动新的增长点,挖掘收入新动能,提升多元化服务能力,做大中间业务规模。根据自身特点优势进行差异化定位,围绕资产结构、负债结构、收入结构、客户体系、产品体系等方面提高经营发展质效,聚集优势客户、优势业务和优势区域,形成核心竞争优势。

更加注重资产负债优化。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商业银行应不断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在更加契合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提升经营综合效益和盈利能力。资产端,持续做好“五篇大文章”,结合“两重”、“两新”、提振消费、稳住楼市等政策支持领域加大投放力度。抢抓优质资产与高资本回报业务,优化资产结构,精细化资产定价,力求实现“规模扩张与资本补充”“服务实体经济与资产质量稳健”的再平衡。负债端,强化公私联动、场景建设、账户管理,深入挖掘重点行业企业存款需求,抢抓新动能行业快速发展带来的企业存款活化机会,以及经济回升阶段顺周期行业资金回流机会,积极拓展活期存款等低成本负债。

更加注重风控能力建设。随着净息差收窄,风险容错空间极小,风险合规能力成为银行业成败的关键。商业银行应提升面对内外部因素冲击的韧性,加强风险主动管控与前瞻研究,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严密防范市场和境外机构风险,完善合规管理体系,不断深化全流程合规管理长效机制。面对普惠零售类贷款风险上升的形势,要坚持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坚持长期风险根治和短期漏洞封堵相结合,加强模型管理,做实线下调查、集中审核,加大创新处置,下力气强化风险管控。

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创新。随着数字化转型迈入智能化新阶段,更需要推动制度流程、经营模式等生产关系的适应性调整,迫切需要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创新、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商业银行应聚焦服务提质、业务赋能和管理增效等领域,加快布局AI应用项目,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和经营管理的智能化水平。持续优化信贷审批机制、网点布局和运营流程、考核评价体系等领域的改革创新,切实为员工减负、为客户赋能,不断提升客户与员工的获得感、满意度。

更加注重精细化管理。为了应对经营环境的趋严和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更需要精细化管理,以适应新的客户需求和竞争环境。客户管理方面,加强存量客户经营,深入了解细分市场及细分行业的客户需求,对公客户聚焦一体化获客与客户黏性提升,零售客群强化尾部整合,中部做细、高端做精。成本管理方面,加强成本费用管控,加大降本增效管控,持续优化费用支出,提升资本回报水平、费用投入效益和人均产能。

(作者单位为中国农业银行战略规划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华为P40系列
btbt365me

华为P40系列

📅 07-31 👁️ 8921
1997年出生今年多大了
GBT36507-2018

1997年出生今年多大了

📅 07-31 👁️ 6583
何为昆舞?
GBT36507-2018

何为昆舞?

📅 07-30 👁️ 501
岢的解释
365体育投注备用网站

岢的解释

📅 08-07 👁️ 7581
《阴阳师》结界卡获取攻略:提升角色战斗力秘诀
365体育投注备用网站

《阴阳师》结界卡获取攻略:提升角色战斗力秘诀

📅 07-14 👁️ 5487
安卓一键刷机助手1.30 beta:简化刷机流程
btbt365me

安卓一键刷机助手1.30 beta:简化刷机流程

📅 07-23 👁️ 2375